第(2/3)页 红星轧钢厂的厂区,也正式成为第三轧钢厂的总厂。 光是总厂就从下面分厂,收拢上来一千多名老技工和熟练工。 下面分厂又招收了一千多名新工人。 可惜易中海和贾东旭,都在南郊采石场劳改,师徒俩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何雨柱的职务,也由管理第一食堂的班长,升职为管理第一食堂和第二食堂这两个食堂的班长。 工资和补助没增加,活儿却增加了不少。 好在第二食堂有杨师傅掌勺,何雨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管理好第二食堂的工作。 除了第三轧钢厂合并成功之外,陈雪茹的绸“零二七”缎庄也扩大了营业规模。 不但出售绸缎和布匹,还增加了服装订做和成衣售卖业务。 绸缎庄后面那座大院子,让陈雪茹充分利用了起来。 她将前门外大街十几个裁缝,全都召集起来,在大院里弄了个服装加工车间。 如此一来,陈雪茹绸缎庄的生意就更红火了。 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一天,何雨柱种植在蔬菜大棚里的水稻和小麦,都迎来了丰收。 丁同志的导师,农业大学的方教授,从学校里带来了十个人,亲自来帮何雨柱收割水稻和小麦。 收割后的小麦和水稻,弄到外面太阳底下晒干。 然后再用石碾子脱粒,最终将所有小麦和水稻全都收集起来。 方教授先是用湿度器测量了一下,水稻和小麦的湿度。 水稻湿度是18个湿度。 小麦湿度是19个湿度。 都超过了国嘉标准的20个湿度。 最后再上称,称了称。 水稻一共102斤。 小麦一共100斤。 方教授瞅着最终收获的公斤数,欣喜若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