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老村长,他年纪大了,没能参与昨夜的抢收,此刻正拄着光滑的枣木拐棍,打着把破旧的油纸伞,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田埂走来。 “许领导……”老村长走到近前,声示意王栓住帮他把伞撑高些,好完全遮住许调查员。 在许调查员疑惑的目光中,他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许领导,您看看这个。”老村长将布包郑重地递到许调查员手中。 许调查员下意识地接过,入手感觉沉甸甸的。他狐疑地解开系着的布绳,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个用粗糙纸张订成的本子。 他带着困惑翻开,里面是用钢笔仔细记录的数据,一笔一划极为认真: “株高测量:拔节期 32 cm,抽穗期 68 cm,成熟期 82 cm。” “分蘖数:越冬前 3个,返青后....” “穗粒数:平均 36.5粒。” 旁边甚至还用铅笔画着麦穗不同时期的形态简图! 许调查员更懵了!这……这完全是一份极其专业、极其细致的田间档案!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农民,甚至不是一般基层干部能记录出来的东西!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老村长,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老村长还没说话,周围不知何时又围拢过来几个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他们也都像变戏法似的,从怀里、从腰间掏出了类似的、大小不一的本子,或者就是一叠叠小心折好的纸张。 他们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默默地将这些“宝贝”递到许调查员面前,用粗糙的手指指着上面的记录,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和一种质朴的证明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