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婉清也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丈夫一眼,连忙安抚牛翠花。 安抚下牛翠花,让她去休息后,赵振国和宋婉清回到自己屋里。 “振国,真的……没事了吗?”宋婉清不无疑虑地轻声问道,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他肯定隐瞒了更严峻的部分。 赵振国握住妻子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冰凉,沉声道: “确实有些麻烦,清清,这几天我可能要写点东西,晚上会睡得晚一些,你别等我睡觉了...” 宋婉清用力回握他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你放心写,家里有我。” ——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得让人心慌。 第二天,赵振国照常去厂里上班,直到下班,区里的人也没有出现。 必然是王家打了招呼,起了作用,暂时将那股指向他的力量按捺住了。 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白天照常忙碌,闲下来的时候脑子就却反复推敲着报告的框架和措辞。 晚上回到家,匆匆吃过饭,便一头扎进里屋,就着昏黄的灯光,奋笔疾书。 宋婉清把担忧压在心底,只是每晚都会给他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糖水鸡蛋,轻声提醒他别熬太晚。 牛翠花在得知刘和平确实被放回家、只是虚惊一场后,千恩万谢地回去了。 这一周的时间,对赵振国而言,既是煎熬,也是沉淀。 他将自己关在思想的斗室里,与脑海中的未来对话。他梳理着恢复高考后涌动的人心,知青返城带来的巨大安置压力,城市人口膨胀与住房短缺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必然的趋势——现有的福利分房体系难以为继,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是迟早要走的路。 甚至可以由国家主导,试点成立专门的房地产开发机构,盘活土地资源,建设商品住房。 他知道这些想法在当下何等“惊世骇俗”,所以下笔极其谨慎,引用了大量公开的统计数据,论证住房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尝试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来为自己的设想寻找合法性,反复强调这是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和“搞活”,目的是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