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当时的松下内部,主流资源和决策层的目光都聚焦在如何改进成熟但笨重的镍镉电池上,对于铃木康夫提出的、被视为“高风险、高成本”、“华而不实”的锂离子新体系,管理层普遍持保守和怀疑态度,认为其商业化路径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 他的项目申请屡屡被驳回,申请到的经费杯水车薪,团队里有潜力的助手也被陆续抽调到“更有前景”的项目组。 几乎是在靠个人热情、有限的实验室边角料时间以及微薄的部门基础研发经费,独自支撑着这项艰难的研究。 在论资排辈、强调服从的松下,他这样的“异端”和“青瓜蛋子”,几乎看不到任何出头之日。 “就是他了!”赵振国手指重重地点在铃木康夫的名字和那份关于锂离子电池构想的简陋报告摘要上,眼中迸发出发现真正宝藏的光芒。 锂离子电池! 他太清楚这玩意儿在未来的便携电子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遥远的电动汽车领域意味着什么! 这将是未来世界的“血液”!其战略意义,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CCD! 一场精心策划的“偶遇”随即悄然展开。 通过高向阳秘密安排、绝不经第三人的渠道,一封措辞谨慎、落款为某家即将成立的“未来技术投资株式会社”的邀请函,被直接送到了铃木康夫位于大阪郊区的家中。 邀请函以探讨“新型能源存储技术的未来可能性与前沿投资”为由,邀请他于次日傍晚,在东京一家僻静的、需要熟人引荐才能进入的传统日式茶寮的雅间会面。 信函语气尊重,并暗示了对他个人研究的深入了解。 铃木康夫接到这封突如其来的神秘来信时,正处于事业的最低谷,心情苦闷彷徨,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还有意义。 这封邀请,如同投入黑暗囚室的一缕微光,点燃了他心中几乎熄灭的火苗。 他怀着几分好奇、几分戒备,以及一丝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微弱希望,如期赴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