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着,记录。” 作为文人,尽管君子六艺没落下,但让杜慎行使蛮力用柴刀劈竹子,他是真的不太行。 好在,记录文书是他的强项。 手上没有纸笔,他便纯靠眼睛和脑子,记住每一个步骤与细节。 林羽砍出数十个竹筒,扔进从庄园里搜寻出来的一个毛毛刺刺的柳筐里,背着它往河边走。 “杜兄,跟上。” 来到河边,林羽往竹筒里装着粗砂和细沙。 杜慎行见状,连忙掀起衣摆,跟着蹲下去往竹筒里装填起来。 “先生,这些都是准备事项吗?” “对,因为家里没有合适的容器,用竹筒来装填细沙和粗砂更好把握。” 懂了。 竹筒不是必需的。 但细沙和粗砂是必须要用的。 各装了十节粗砂和细沙的竹桶,林羽背着柳筐轻快地往回走。 回到院子时,竹炭终于彻底地变凉了。 “杜兄磨过砚台,不知道想不想试一试磨炭粉?” “磨炭粉?我可以磨吗?” 磨炭粉是一件细致的体力活,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对于杜慎行这样办事认真又仔细,体能也不怎么出众的人,再合适不过。 林羽让他参与进来,就是要让杜慎行亲自体验一番,明白炭粉要价一斤五十五文,真心不贵。 打发杜慎行去磨炭粉的同时,他也没有闲着。 把已经清空腌肉的两个铜盆拿来清洗,直到像抛了光一样干净,用竹筒当作量杯,把孙书吏带来的盐袋打开。 “先往一个铜盆里装五斤水,再装一斤盐试试。” 调整好比例,将倒入水盆的粗盐搅拌一阵,使其彻底的融化。 还没有过滤和吸附,光靠沉淀,铜盆表层的水面上,已然浮起了黄褐的些许杂质。 虽然不多,但把它们撇掉,重新煮盐的话,至少能把如今粗盐的档次,再往优良的方向,提升一个台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