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施瑞辰的话说完。 堂上堂下的许多人,特意琢磨了一番。 才明白他闯上公堂来,所图为何! 同时也明白了,两个告状人,为何起初将告状一事,弄得声势浩大。 可状纸上的罪名却小到微乎其微。 因为这桩案子,从一开始就不存在陈光儿挪用捐赠书籍的事。 也没有告状人所宣扬的,陈光儿利用学生当免费的义工抄书的事。 一切,都是源自于崔家不想让陈光儿,利用《启蒙语录》的书赚钱而起! “《启蒙语录》人人可以抄写,拿去换钱,怎么轮到陈光儿就不行了?” “可能是因为我们抄的本数比较少,陈光儿抄得太多了?毕竟他一下子就卖了十万本呢。” “其他启蒙书的作者,怎么不像崔家一样告陈光儿,说白了,就是故意抓住了这么一个把柄,借机生事。” 人群之中的崔仁,听到这些穷酸书生们的话,气得险些站出来反驳。 借机生事又如何? 崔家人写的书,只能由崔家人自己卖! 你们爱抄不抄爱看不看! 今日过后,全天下都要知道这个规矩。 往后谁想抄这本书赚钱,也得经过崔家的许可才行! 而施瑞辰对于大家的反应,并不意外。 崔隐写的《启蒙语录》,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在陈光儿利用此书大量抄录之前,崔家根本不曾想到过,此书有朝一日会如此重要。 直到之后,发现天下学子大多以此启蒙,而崔家近年来,书局的收益降低。 因此,便打算利用此事,彻底地将《启蒙语录》的收入纳于囊中。 就算施瑞辰听闻,崔隐当年著此书时,曾说过,此书可随意让天下人使用,身为学子,他也认为此书是属于天下学子的。 但,谁叫他如今是崔家的第一幕僚,与寻常学子地位不同了呢? 砰砰。 李刺史接连拍着惊堂木,镇压下一切声音后,颇为头疼地看向坐在堂上的林羽和李无虞。 “陈光儿,这位施瑞辰所说之事,你可认错?” 认错而非认罪。 是因为李刺史也觉得,崔家此举未免过于霸道了。 天下学子用崔隐的《启蒙语录》已多年,此时跳出来说它是崔家的私产。 也就是欺负崔隐死了百余年,无法跳出来自证著书的初衷。 否则,定要与施瑞辰辩上一辩。 而李刺史之所以说是“认错”,而非“认罪”,也有将大事化小的意思在其中。 只要陈光儿认了错,他便将此事定义为无心之失,大不了向崔家道歉,向姓施的赔偿,此事便能揭过不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