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想先找人打一架-《焚戮纪》


    第(2/3)页

    念慈从小西天小离合寺中来,从师慧土圣僧,师出有名,加上自身天赋又惊人无比之下,念慈之名,在佛门之中众所周知,只是足不出户的原因,待在小西天的念慈谁也不知道而已。

    但这也就是之前了,在遇到陈锡康后,念慈之名,注定会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在天下闻名。

    念慈心中一心向佛向善,不与世争之下,不入人间烟火地,不过在天下大乱,慧土圣僧从小西天离开,并遇到陈锡康后,念慈收到师傅之言,天下有人,其可以出世一见。

    佛家以慈悲为怀,慧土圣僧于乱世之中普度众生时遇到陈锡康,只觉得西陲陈王身上有超凡之姿后,便也产生了想让自己那个心无旁骛的弟子入世看看,这世间之大,不该将眼光只局限于小西天。

    佛,本是要入人间以渡万民灾厄困苦的,若是一直呆在小西天中修行的话,所渡之人,便只是自己了,所谓为佛之人,当抛弃乱世之肮脏恶俗、杀伐屠戮而入世,只有经受住了凡世之中的业火,才能羽化而成就“金身”。

    身为佛门之中最有望成为圣佛的人,念慈心中自然有天下万民的,所以即便厌恶争权夺利之人,但是听师傅所说,西陲陈王非同凡响后,念慈心中好奇之下,也终于踏出了小西天。

    此时行在前往旭州的路上,沿途之上见到一些来往匆匆的人们时,身着袈裟的念慈只是不断双手合十,以和那些朝自己打招呼的人回礼。

    要论年纪的话,念慈不比陈锡康大,不过就在佛门中的辈分而言,念慈身上的金红袈裟,便已经说明了其在佛门之中辈分之高!

    在佛门中,能穿上如念慈这样一身袈裟的人,都已经是辈分及高之辈。

    事实上,在小离合寺中,除了慧土圣僧之外,念慈便已经是辈分最高之人,在寺庙中德高望重。

    虽然要找陈锡康,不过陈锡康行踪隐蔽之下,不知道去何出相遇,便想着于西陲之中随缘而见后,念慈也来到了旭阳州中,准备由云阳进入西陲。

    因为抱着随缘安分的想法,所以念慈的脚程要慢了陈锡康二人许多,而当陈锡康二人已经在旭阳州之中落脚好半天时间,到了傍晚时候,缓缓而来的念慈才终于出现旭阳州中。

    视金钱如肮脏之物,所以念慈身上身无分文,要解决腹中饥饿,便只得靠化缘了。

    早些年在沐平之中被刺客暗杀太多之下,陈锡康找已经养成了警惕心性,所以在外时,总会下意识的给自己找好可退之地,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陈锡康随便选的位置,便是靠近大门之处,若有变故发生的话,其能立即逃走。

    而且靠近门口的原因,陈锡康也能看到外面的情况如何,以防止不时之变。

    之前有所决定之下,来到旭州之后,霍冥便暂时离开了陈锡康,去找其嘴中的那些老熟人故意走漏陈锡康的行踪去了。

    因为靠门近,所以陈锡康一眼便见到了前来化缘的念慈。

    强汉施行郡县之制以治理四方之地,郡最为大,郡之中封有郡王与郡伊使,而郡之下便以道州路命之,郡最为大,路最为小,而旭阳州在路一级之上,虽说不是很小,但也绝对不大,所以陈锡康所在的饭店之中,客人到也不少。

    强汉处在乱世,天下多有颠沛流离之辈,而且江湖之中有些修为傍身的人,也纷纷来到江湖之中寻逍遥自在。

    毕竟,帝令之下,难及江湖修士,但随着一众武斗中人散布到江湖中人,按下仗着一些修为便要忤逆帝令之人,接连被处死,所以江湖之中的修士,到也不敢真的随便肆意妄为。

    见到一袭袈裟的念慈的人不只是陈锡康,不过人们也只是因为见念慈年纪轻轻身边便套了一身袈裟,有些惊讶之下,多打量了其人几眼,不过见到其手中端着的化斋饭用的钵,知道其所来为何后,也对其失去了兴趣。

    天下处在乱世之中,每天都有不少人死去,不管是佛门中人,还是龙虎山之人,亦或是天剑宗与长白山上的宗门弟子,都有不少出现江湖之中,而且都是打着修行之人,入乱世护残疾困苦的名声,所以对于念慈这样的人,人们都有些见多不怪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