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打谷场边上,属于村集体的麦垛被分成了好几堆,每一堆前面都插着醒目的木牌,上面用毛笔清晰地标注着: “集体-东洼地-良种” “集体-西坡地-老种(蚂蚱麦)” “集体-河滩地-良种+化肥” “集体-岗头地-老种+农家肥” 许调查员看着这分类细致、对比鲜明的阵势,当时就愣住了,拿着记录本的手都忘了动作。 哎,前几天下雨,他一门心思都在防着村里人偷运粮食进村,真没注意到他们居然分的这么细! 这……这哪里是普通的农业生产?这分明是精心设计的科学试验田的配置! 就连见多识广张研究员,凑近了仔细看那些木牌,嘴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他转过头,看着站在一旁的赵振国,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由衷的赞赏: “小赵同志!你这……你这心思也太缜密了!你这搞的,是田间对照试验啊!” 张研究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提高,“设置了不同的品种对照,还有肥料因子对照!这思路,这设计,太清晰了!就算是我们农科院的试验田,也不过如此!你……你咋想到的?这太厉害了!” 赵振国被专家这么一夸,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这是后世的经验而已。 “张研究员,您过奖了。我就是琢磨着,空口无凭,光说包产到户好,人家可能不信。那就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是好是孬,让事实说话,让秤杆子说话。这样,谁也挑不出理来。” 王栓住在一旁听着,脸上也乐开了花,与有荣焉地挺直了腰板。 核验正式开始。 先称的是“集体-东洼地-良种”。 产量果然不错,比往年有显著提升,但仔细核算下来,亩产仍然比那些同样使用良种、却是包产到户的地块,低了大概一成半。 许调查员看着这个差距,默默记下,没说话,但眉头微微蹙起。 接着称“集体-西坡地-老种(蚂蚱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