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北上的列车-《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第(2/3)页

    老人将烟灰轻轻弹进桌上的烟灰缸里,目光仿佛没有焦点地扫过车厢顶板,又似乎穿透了顶板,看到了更深远的地方。

    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所有人:

    “可是,我这一路走过来,也在想啊。为什么我们的工厂,厂房盖得那么大,工人那么多,机器也摆在那里,可这效率……就是比不上国外同类工厂呢?

    “甚至,有些厂子,连年完成任务,可仓库里的积压产品,却越来越多了?这些东西,生产出来,睡在仓库里,有什么用?”

    他顿了顿,烟雾从鼻腔缓缓呼出,形成一个模糊的问号。

    “我们的工人,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听话的工人。可为什么,他们的积极性,我看,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嘛?”

    这几个问题,完全跳出了“完成计划”的固有框架,直指效率、效益和人的积极性这些更为敏感的核心问题。

    几位干部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李同志张了张嘴,想用“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等惯常理由解释,但在老人能洞悉一切的目光下,又把话咽了回去。

    老人的目光,越过了几位高级干部,落在了车厢末尾一直安静坐着、努力降低存在感的赵振国身上。

    “小赵同志,”老人突然开口,点名了,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力量,“赵振国。”

    “到!”赵振国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站起身,没想到竟然会在这种场合被点名。

    “坐,坐下说。”老人摆了摆手,示意他放松,“你来说说看,凭你的观察和感觉,咱们这工厂,活力不足,工人积极性不高,根子到底在哪儿?”

    一瞬间,赵振国感觉整个车厢所有的目光,如同探照灯一般,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有好奇,有审视,有惊讶,或许还有一丝不被察觉的质疑,一个首钢的秘书而已,何德何能在此等场合发表看法?

    王新军在远处,拳头微微握紧,为他捏了一把汗。

    赵振国脑海里飞速闪过前世今生的种种画面:农村“大包干”后农民爆发出的冲天干劲;工厂里磨洋工的无奈;以及他自己报告中提及的激励机制……
    第(2/3)页